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大对汽车金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满足合理汽车消费需求。
《通知》主要放宽了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
由原来的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变为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分别为70%、75%、70%保持不变。
另外,《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新车、二手车、汽车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汽车消费场景是消费分期重要场景之一,目前,参与汽车金融业务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
针对消费者的汽车金融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模式开展,即分期贷款和融资租赁。
汽车分期贷款,顾名思义,是指贷款人向个人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的贷款,本质上是以资金为交易载体。
汽车分期贷款主要由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提供,受到监管对于购买汽车首付比例的限制。
除此之外,该种模式下,由于消费者同时拥有汽车使用权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汽车分期贷款对于贷款人的资信要求较高。
此次汽车贷款政策颁布后,尤其是商业银行在发放汽车贷款时,自主决策权将更加灵活,针对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贷款门槛将大大降低,汽车贷款“零首付”得以实现。
汽车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要求,出资购买车辆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租赁结束后,承租人在支付租金以及车辆名义价格后,汽车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本质上以汽车为交易载体。
该种模式下,汽车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分离,其中所有权属于出租方,对客户的资信要求较低。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实际情况中,许多汽金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模式,“已经可以做到零首付”。
此次监管放宽了汽车贷款政策,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提振消费,另一方面也体现监管对于汽车金融业务的看好和大力支持。
根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君迪(J.D.Power)发布的《2023中国经销商汽车金融满意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车、二手车消费金融渗透率均为64%。作为对比,欧美发达汽车市场的消费金融渗透率则超80%。
农行总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曾表示,2016~2022年,国内汽车金融行业规模从1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这意味着,国内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来源 海右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