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追逐“让绝大多数农户都有邮储银行授信”的梦想,充分发挥邮政集团“四流合一”优势,持续在惠民惠农项目、信贷资金投放等方面深耕细作,多举措发力持续为农服务,积极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截至7月末,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3亿元。
金融活水推进服务“零距离”
近日,在广饶县大码头镇码一村,邮储银行广饶县支行客户经理庞敏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在村里东奔西跑,为有贷款意向的村民登记信息,随后又一头扎进了设立在村委会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为等在这里的村民继续办理业务。
今年的庞敏多了一个新身份:码一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金融服务专员。一有空她就会赶到村里“上班”,俨然已经在码一村“扎下了根”。“村里经营粮食收购的人比较多,资金需求量大,具有很强季节性、周期性,对贷款时间效率要求比较高。”庞敏说,“我们乡村振兴服务站就设在村委会里,可以现场受理,让更多想干事的农户能干成事。”
据工作人员介绍,广饶县大码头镇码头一村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位于该村党支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该镇37个行政村,是当地党建引领金融服务的典范。大码头镇是东营市粮食收购的重要集散地,同时种养殖业也很发达。依托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庞敏了解到了更多村民的融资需求,通过邀请周边商户、村民到村委大院集中讲解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更有效的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受理慢、融资烦等问题。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广饶县支行累计向该区域投放各类农户贷款近1亿元。
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建立极大的延伸了金融服务触角,打造了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以生产生活服务为外延的协同发展生态圈,进一步打破了物理网点的束缚,实现了金融服务“覆盖到村、服务到家、普惠到人”,不仅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肯定,更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有效的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金融活水打通融资“栓塞”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是化解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措施。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通过“内部挖潜+自主采集+外部互联”的方式积极推进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质效,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建立驻村管理机制,安排基层人员走村入户,通过集中宣讲和逐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好村内老客户、致富带头人等关键人作用,将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送到每一位需要的农户手中,让田野“沃土”变成金融服务的“热土”。
“要是以前,我得找保人,跑好几趟银行,现在不需要了,在我手机上一操作,没两天贷款就到了。”邮储银行的信用户杨文文说道,他现在是当地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户。
为了让农户体验“无感授信”,邮储银行线上信用户贷款采取“一次授信、循环支用”的方式,客户评定为邮储银行信用户后,整个贷款流程都可通过手机银行APP实现,进一步打破了物理网点的束缚,真正的实现了“线下走访、线上授信”的快速授信及放款模式。截至目前,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累计建设信用村1714个、评定信用户2.8万户,发放线上信用户贷2.97亿元。
金融活水养好“黄河口农品”
利津县盐窝镇素有“中国肉羊产业第一镇”的美称,后邢村就是其中养殖大村之一。“我们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多养点羊,育混料、草料、酒糟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养殖户李玉山告诉记者,“现在邮储银行发放的贷款,不仅不需要抵押,而且办理手续也简便,额度还大,给我们扩大养殖很大帮助。”
早在2008年,邮储银行利津县支行便为支持后邢村养殖产业发展,发放了第一笔贷款3万元。多年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邮储银行不断调整优化金融服务,连续推出优质的贷款项目,现在单笔授信金额已经达到300万元。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利津县支行在后邢村累计放款已超3亿元。通过邮储银行的贷款支持,当地的养殖户从最初的户均养殖200只发展到了目前户均养殖4000多只。
“我行积极打造特色类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了肉羊贷、大闸蟹贷、水稻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同时以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一链一策”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重点乡村、特色村,通过“县、乡、村”一体化推进,做好金融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支持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开展特色行业研究、产品服务创新,本年累计实现流水贷、产业贷发放6亿元,有效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为辖内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是“民之大者”,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始终坚持走在服务乡村振兴最前沿,加快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由服务“小农户”问题向服务“大三农”全产业链金融转变,以实际行动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出让当地人竖大拇指叫好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邮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