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华熙生物作为跨国生物科技与生物制造企业,携其基于ECM(细胞外基质)系统科学的抗衰解决方案亮相,全面展示从生命关键活性物质研发到全球产业布局的完整体系,彰显中国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创新实力。
系统布局ECM科学,与全球科学前沿同频
华熙生物对ECM的系统科学布局,始终与全球生命科学前沿保持同步。2025年,国际顶级期刊《Cell》将ECM变化正式列为第十三大衰老标志物,而这一科学共识的达成,离不开此前对ECM关键成分的深入研究。例如,2023年8月《Nature》发表的关于裸鼹鼠长寿与透明质酸相关性的研究,就为ECM的核心作用提供了关键证据。
在此科学进程中,华熙生物不仅是追踪者,更是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作为全球少数对ECM几乎全部关键物质(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进行系统布局的企业,公司坚持“大组学交叉”研究理念,专注于ECM关键物质的整体协同作用,从而推动抗衰思路从“单一物质时代”迈入“系统结构时代”。其构建的覆盖糖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科研体系,通过“300亿级分子数据库+AI研发平台”与“全球领先的中试转化平台”,实现从分子到系统的多尺度研究与工程化应用转化,让ECM研究真正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引擎。
这一系统科学的布局也体现在其连接全球科研与产业应用的能力上。公司的活性物质被全球500强企业及顶级科研机构广泛采用,并深度参与ECM的信号通讯与再生机制研究。
依托中国制造优势,驱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在进博会华熙生物展台上,ECM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一系列创新产品得到生动展示。这些成果的快速转化,依托于强大的中国制造能力,基于公司全球领先的中试转化平台。该平台拥有64条中试生产线,具备从0.5L实验室摇瓶到200m³大型发酵罐的全规模放大能力,有效克服了"中试放大"的产业化瓶颈。
基于皮肤科学开发的润百颜产品系列,展示了从根源重建健康ECM网络的技术实力;华熙当康营养产品则体现了从内而外激发细胞活力的系统抗衰思路。在医美领域,公司已获11张医美注射类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其中最新获批的动能素技术能够深入皮肤中胚层,通过恢复ECM结构直接实现皮肤年轻化。
这些创新产品的背后,是华熙生物作为国家级战略创新平台承担者的技术积累。公司依托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在透明质酸、麦角硫因等原料研发上荣获多项国内外大奖,正是利用“中国制造”优势反哺前沿研发、并高效转化为市场成果的有力体现。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标准”,引领“系统抗衰”新周期
华熙生物作为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正在实现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的重要跨越。公司通过PCT专利在欧美日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并筹划在欧洲建设区域中心,实现"近岸制造"以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华熙生物主导制定的《透明质酸》国际标准(ISO 22718)打破了欧美企业对生物活性物质国际标准的垄断。这一突破,结合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顶级荣誉,标志着企业角色经历了从“中国制造”到“标准制定者”的深刻转变。最终,通过进博会舞台,华熙生物向世界宣告:中国企业在引领前沿研究、构建产业生态的同时,正开启“系统抗衰”新周期,旨在全面提升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