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今年前九个月,保时捷营业收入约为268.6亿欧元,同比下降6%;销售利润仅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锐减99%。业绩承压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方面,保时捷此前宣布的战略重组措施带来高额成本,包括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延长燃油及混动车型生命周期、终止电池自产计划等,相关支出约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4亿元);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今年前九个月已造成3亿欧元额外成本,公司预计全年损失将达7亿欧元,并计划未来几个月上调美国市场售价。
为应对经营压力,保时捷已启动组织结构优化,计划未来几年内裁员1900人,同时于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第二轮裁员方案预计年底前公布。此外,公司管理层也将迎来变动,北京时间10月20日,保时捷宣布现任CEO奥博穆(Oliver Blume)将于2026年1月1日卸任,接任者为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 Leiters)。投资者认为,奥博穆同时担任大众集团CEO,在保时捷转型关键期易引发利益冲突、弱化问责机制,卸任后其将专注于大众集团事务。
销量层面,保时捷全球市场表现同样低迷。今年前三季度,其全球累计交付21.3万辆,同比下滑6%,中国市场成为降幅最大的主要市场,累计销售3.2万辆,同比下滑26%;德国本土及欧洲(不含德国)市场也未能幸免,分别交付2.2万辆、5万辆,同比降幅为16%、4%。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其电动化转型核心的明星车型Taycan,因消费者对纯电动超跑兴趣不足,2024年销量暴跌49%,接近腰斩,保时捷去年秋天已为此削减生产班次。
事实上,保时捷早在2023年底就提出“2025年超半数新车电动化、2030年纯电占比超80%”的目标,但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远未达预期。在此背景下,保时捷于今年9月确认产品战略调整方案,明确将针对性新增内燃机车型、推迟部分纯电车型发布,并优先推出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显露出在燃油与电动化之间寻求平衡的战略转向。
就在战略调整与业绩承压的关键节点,保时捷又遭遇安全事件。北京时间10月24日,陕西西安一辆保时捷Taycan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车辆被大火完全吞没至只剩框架,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丁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