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十轮融资后,济宁一家科技公司拟冲刺港股市场“全系列智能机器人第一股”。9月29日,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珞石”)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18C章程在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公开资料显示,珞石目前已完成10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52.95亿元。
招股书显示,此次珞石IPO募资主要用于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及丰富公司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种类;发展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以增加公司市场份额,支持公司国际业务增长;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及产能,以支持业务的迅速增长等。
据公开资料,珞石成立于2015年,2023年10月将总部由北京迁至济宁邹城,在北京、东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机器人研发中心。公司主营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与规模化落地,覆盖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截至目前,珞石已服务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客户,如小米、歌尔股份、一汽丰田、康明斯等。
据灼识咨询报告,珞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业内首批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产品,可在工厂动态运营及机床运维场景中执行复杂任务。除传统制造业外,公司的协作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亦应用于商业服务及医疗保健等多个高增长领域。
业绩方面,近年来珞石的营收增长显著,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53亿元、2.67亿元、3.25亿元,同比增长74.8%、21.8%,2025年上半年珞石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50.0%。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毛利1064.4万元、3057.1万元、7119.2万元、3918.4万元,毛利率分别为7%、11.4%、21.9%、22.3%,呈稳步上升趋势。招股书显示,推动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珞石作为国内头部企业,凭借产品优势、客户关系及市场认可度,从市场增长中获益。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珞石持续亏损,净利率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为2.38亿元、1.57亿元、1.92亿元和0.9亿元,累计亏损6.77亿元;净利率分别为-155.6%、-59.0%、-59.0%和-51.4%。对于净亏损的原因,珞石总结为公司经营历史短、商业化程度有限,业务规模小导致经营杠杆低,赎回负债利息此前较高,对于产品研发大量投资等。
不过,珞石在研发投入上呈现缓慢下滑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约为6720万元、5940万元、5420万元、259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4.0%、22.2%、16.7%及14.7%。
产品方面,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品销售占珞石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6%、68%、82.6%、85.5%,毛利率分别为15.7%、16.7%、26.5%、25.5%;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9.2%、29.7%、15.7%、12.5%,毛利率为16.9%、15.9%、13.1%、5.3%、10.3%。珞石表示,机器人产品通常为标准化产品,可享受规模经济,一般具有成长性和更高的毛利率,而机器人解决方案则涉及不同程度的定制,因此通常具有较低的毛利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见习记者 葛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