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端器材到碳纤维自行车,从智慧体育到体能康复装备,近年来,从手工制作体操垫起步,走过47载光阴的泰山体育,不断拓展体育科技的边界,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服务过8届奥运会、2000余次国内外顶级赛事的“双奥企业”——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解码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见习记者 葛金龙
年投入过亿元研发体育器械“黑科技”
会降温的草坪、能健身的公交车站、创新材料碳纤维体操鞍马、获得德国IF设计奖的自行车、人工智能体测一体机……泰山体育在德州建了一座“博物馆”,陈列着各种体育器械“黑科技”。
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对面的自行车制造车间大门上有一行标语“一辆自行车等于十辆汽车”,这里出产的瑞豹CT2020碳纤维自行车,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及赛事科技,满足专业车手需求,轻到一根手指就能提起来。
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只是泰山体育产品创新的一个缩影。这里还有着植入智能芯片的运动垫、全球首创的“滑雪草”、亲子健康魔方等众多高科技产品,涵盖高端体育器材、负离子人造草坪、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冰雪与体能恢复装备、智慧健身装备及体育工程等多个领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泰山体育的产品市场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长期合作。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柔道比赛中,泰山体育加入智能芯片的柔道垫,可以实现对运动员数据的无感采集,替代原来常规穿戴式设备,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更直观精准的指导。
这背后,是泰山体育千人科研团队的努力。据悉,泰山体育每年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占总销售的4%以上。
由“服务赛事”向“服务大众”转变
近年来,在全民健身理念下,泰山体育正从“服务赛事”迈向“服务大众”,从“引领国际标准”转向“引领普惠消费”,让全民共享科技带来的健康生活。
如何让民众也用上高端的体育“黑科技”?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邓龙洵介绍,近年来,泰山体育通过“技术下沉”策略,将奥运科技应用于大众产品,既保障科技含量又控制成本。以“瑞豹”自行车为例,产品通过技术分层实现平衡,顶级车型采用航天级碳纤维及赛事科技,满足专业车手需求;大众车型则下放核心材料工艺,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控制成本。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实现“奥运科技,全民畅骑”,是泰山体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泰山体育还以“瑞豹”品牌为核心,通过举办民间赛事、推广骑行文化、建设骑行主题公园等活动,培育覆盖“器材、赛事、文化、服务”的骑行生态圈,推动国内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更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大众。
面对体育产业数字化浪潮,泰山体育在智慧城市公共设施领域也有创新产品——智能健身公交亭。该产品将公交候车与智能健身相结合,配备侧屈训练器、弯举训练器、血压检测仪、身高体重检测仪等智能化设备,利用市民候车的碎片化时间,提供触手可及的健身选择。
“比如这个弯举训练器,上边配备了可操作显示屏,有多种模式选择,市民可根据个人情况调节不同训练重量、记录卡路里等。”邓龙洵边演示边介绍,“目前,智能健身公交站亭系列产品已经在北京、济南、青岛等城市落地,器械的日使用率达到20万人次以上。”
“双线布局”开辟TOC新赛道
为了更加贴近民众,在8月8日,全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国内首家泰山体育超级工厂店在乐陵启幕,这里整合了泰山体育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工业4.0智能生产线,涵盖千余款竞技体育同源品质产品,让奥运品质从“幕后”走向“台前”。
据悉,超级工厂店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万余件奥运同源产品,推出“全年龄段+全品类”定制模式,支持个人个性化定制:骑行爱好者可定制专业座驾,家庭用户能获得整体健康规划,甚至宠物主也能定制专属宠物垫。
技术共享、渠道下沉、定制服务,衍生出更多的新场景、新模式、新玩法,让泰山体育在线下更好释放品牌价值,激活消费潜力。
谈起泰山体育的转型方向,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青峰表示:“泰山体育将通过构建覆盖全国2800个县域的超级工厂店网络,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加工厂,推动奥运科技成果惠及全民,开创全民体育消费新范本,引领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
从“炕头缝垫子”到进入国际赛场
目前,泰山体育拥有国内外专利1000多项,通过国际单项体育协会认证的产品达200多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90余项,在持有同类产品标准方面居全球第一,而这一切都起源于几块手工缝制的体操垫。
泰山体育创始人卞志良回忆,1978年,他通过为学校提供训练垫,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辗转全国采购原料,日夜赶工,以优质产品获得认可,赚得第一桶金,顺势成立乐陵县泰山体育器材厂,一头扎进体育器材制造业。
这一时期,企业虽无标准化意识,但卞志良通过“从房顶跳下测试垫子弹性”的朴素方式,建立起最初的质量检验标准。
“泰山”这个名字是卞志良的父亲起的,当他要给自己的事业起名时,父亲拿起笔来写下了“泰山”二字——意指借泰山之力攀世界高峰。
1983年,泰山体育研制出国内首款散打训练保护垫,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泰山”牌体育器材大规模进入国内大型赛事。
1989年,泛太平洋柔道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大赛原定使用的日本进口垫子未能及时到位。泰山体育改良的1米×1米规格垫子因严丝合缝的拼接工艺被紧急启用为正式比赛用垫,实现中国体育器材国际赛场“零的突破”。
泰山体育两代人的传承
企业创始人卞志良现已年过六旬,回忆过往,北京奥运会是泰山体育发展的关键“命运节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潮席卷全国,卞志良以“押上身家赌申奥”的魄力,带领团队攻克国际认证壁垒,柔道垫送检百余次、体操器材历经7年获17项国际认证,最终在2007年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
在此关键阶段,卞青峰受父亲卞志良的召唤回国,开始逐渐接手家族企业。“父亲说,做企业就是做良心,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卞青峰说,父亲替自己选择了一条特别好的赛道,“中国品牌要用产品赢得中国荣誉”。
目前,泰山体育已连续护航八届奥运会,成长为奥运史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器材供应商和顶级赛事服务运营商,实现了从没有标准,到参与国内标准,再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三级跳”。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服务印尼体操世锦赛和第十五届全运会,并全力备战2026名古屋亚运会和2028洛杉矶奥运会,将继续在国际顶级赛场,在发达国家的主场展示泰山体育的实力。”卞青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