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消息 曾跻身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的威马汽车,在历经两年重整后迎来实质进展。9月6日,威马汽车联合重整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宣布由翔飞接管核心主体公司,温州基地将重启量产,同时披露2030年挑战百万产量、1200亿元营收的中长期规划。
据白皮书披露,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4月3日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翔飞正式成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等四家核心公司的新股东。此次重整得到温州市政府层面的深度参与,当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供应链合作与历史问题解决,并推动翔飞与金融机构对接融资,拟通过股东优质资产增信保障复工复产资金需求。此外,温州政府还计划提供复产补贴、纳入公共采购、支持品牌宣传等政策支持。
公开信息显示,翔飞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销售、企业管理咨询等,其背后“宝能系”的介入此前已在业内流传,此次白皮书发布正式坐实这一消息。
作为曾经的行业黑马,威马汽车早年凭借自建工厂模式快速崛起。2019年,其以1.69万辆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首款车型EX5拿下当年单车交付冠军。但2021年后,受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定位模糊、质量问题频发等影响,交付量持续下滑,叠加自建工厂带来的高额成本,公司陷入资金危机。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其累计亏损超174亿元,2022年末交付量同比暴跌33%,2023年起再未公布交付数据。
此次重整后,威马制定“三步走”规划:2025年9月复产EX5与E.5车型,目标产销1万至2万辆,同步布局泰国KD工厂;2026年实现10万辆量产;2027—2028年将年销量提升至25万—40万辆,启动IPO筹备;最终在2030年冲击百万产量与千亿营收目标。产品端计划五年推出10款以上新车,覆盖多级别多品类车型。
不过,威马“复活”仍面临多重考验。数据显示,威马当前资产仅39.88亿元,负债却高达203.67亿元,严重资不抵债,而投资方宝能系自身亦深陷债务困境,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人力方面,威马现有团队仅143人,规划核心团队也仅400人,难以支撑车企全流程运营。此外,其产品竞争力不足、销售渠道几近废弃、市场信任度缺失等问题,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亟待破解。
目前,威马尚未披露具体差异化竞争策略,其能否借助此次重整实现“重生”,仍有待市场检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见习记者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