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丨济钢集团:聚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逐梦浩瀚苍穹

2025-09-12 18:12:0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为山东制造业的“钢铁巨头”,近年来,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钢集团”)从配套生产零件、部件入手,到围绕卫星设计、制造、发射及星座运维等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接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赛道。

从造钢铁到造卫星,这场跨界“转行”着实令人惊叹。9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烟台海阳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商业航天产业链记者见面会。在记者见面会上,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也分享了济钢集团“逐梦蓝天”的目标与发展历程。

 

“济钢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不是白手起家,有这67年以来的积累的扎实工业基础。”刘仕君介绍,济钢集团作为典型的工业制造企业,拥有3400余名高级技工,“这些都是生产航空航天产品的核心动力与基础支撑。”

近年来,依托扎实的工业制造基础和功底,济钢着力构建“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发展布局。重点瞄准生产制造及信息应用方向,大力布局以火箭、卫星及信息应用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聚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刘仕君提道,“具体来看,在火箭领域,依托测试基地,推进深蓝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头部企业合作;在卫星领域,依托卫星总装基地,推进卫星总体企业及上下游载荷、测运控企业合作。截至目前,已与绝大多数商业火箭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涉及卫星领域企业也基本上形成合作关系。”

“在建的智能化卫星AIT产线,设计产能为年产100公斤级卫星。”刘仕君称,通过对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济钢集团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卫星制造,可提供卫星总装、测试、试验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据介绍,济钢围绕航空航天配套以及外溢的上下游产业开展布局,包括贸易也已开始向航空航天转型。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产能,也布局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台。还有卫星上很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卫星行波管,已经装在了卫星上。”刘仕君提道,目前,济钢集团正计划建设卫星总装生产制造基地,建成后,可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

据介绍,济钢研发的空间行波管可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广泛应用于通信卫星、低轨星座、5G/6G基站等重要场景。目前,已建成多频段柔性生产线,年产能达100支行波管,成功推出6款成熟产品,为星地高效信号传输筑牢关键技术支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郑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