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手3C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近期,该行业龙头公司万物新生发布了创新高的第二季度业绩,营收49.9亿元,同比增长32.2%。
然而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行业规范化程度不足、信任缺失等问题逐渐凸显。近日,有消费者向黑猫投诉及本报315消费维权站反馈,他在万物新生集团旗下的B2B平台拍机堂购物时遇到质检报告造假、产品“货不对板”等情况。记者调查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有9000多条涉及“拍机堂”的投诉,包含多种数码产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见习记者 葛金龙
多起投诉指拍机堂
二手产品“货不对板”
近日,赵先生向本报3·15投诉站和黑猫投诉平台联合投诉,他在拍机堂上买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并且认为质检报告可能是虚假伪造的。今年8月份,他购入的宏碁笔记本无法正常开机使用,而质检报告中未说明无法开机,将机器发给平台送检后,平台审核结果是“开机后能进入操作系统桌面”,但未提供进入操作系统桌面的证明。在一番交涉无果后,消费者为了忙学业,只得自行维修。
另一位消费者张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今年8月份,他在拍机堂上买了一台小米笔记本,商家描述称机器只有一点磕碰以及电池健康低,但到手后发现屏幕下方存在黑边,触摸板也无法使用,与商家描述不符,疑似“货不对板”。
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累计有9000多条涉及“拍机堂”的投诉,包含多种数码产品,投诉问题涉及产品质量问题、质检报告造假、售后服务欠缺、虚假宣传等。比如,有消费者想买无拆无修的苹果手机,实则买到更换了屏幕、摄像头和电池的重组改装机;消费者购买2024款小米笔记本,到手却是2023款;通过平台买到手的索尼耳机内置电池没有3C认证等。
为了解拍机堂对二手产品的分级检测是否合规,记者在拍机堂App调查获悉,平台有一口价、明拍和暗拍三种售卖专区;分为爱回收自营、官方质检、授权质检和第三方质检四种质检标签,前三种都有质检录像。根据机器的成色,拍机堂将机器划分为46个等级,并附有详细的说明,等级高的如S、A+、A1,等级低的如K+、J、K。
既然平台有完整的质检体系,为何还会出现大量消费者投诉的“货不对板”问题?对此,记者近日发函至拍机堂咨询,包括消费者能否看到相关质检录像,平台是否对质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考核,如何处理质检报告与实物差异问题等,截至发稿,未得到企业回复。
今年3月,拍机堂在媒体报道中表示,通过“线下场景+线上数据”双引擎驱动,构建“检测标准化、价格透明化、服务可视化”的新型消费场景,为二手电子产品流通注入信任价值。然而,面对二手电子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与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的现状,拍机堂能否践行承诺,回应市场诉求,还需持续关注。
拍机堂与爱回收
构成母公司业务支柱
据了解,拍机堂母公司为上海悦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系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20年,万物新生集团由爱回收集团升级更名而来,拍机堂作为B2B 交易平台与爱回收(C2B回收平台)、拍拍(B2C零售平台)共同构建起“回收—检测—分销”的完整链条。
2021年6月,万物新生集团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RERE”),招股书中明确将拍机堂列为核心业务线。据万物新生集团2024年财报,拍机堂所在的B2B业务线已成为集团增长核心动力,全年推动集团总收入达163.3 亿元。截至2024年底,拍机堂年交易规模成功突破200亿元大关,平台的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3月,上线于2017年的拍机堂在深圳华强北落地了全国第一家线下形象店。而上线于2011年的爱回收早在2014年就开始在各大城市的主要商场和购物中心布局线下门店,截至2025年Q2,万物新生的门店总数已达2092家,覆盖了全国291座城市。
除了在各大商场中布局二手3C产品回收门店之外,万物新生还开展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业务——爱回收·爱分类,在各个社区投放智能回收机,居民通过智能回收机扫码投递物品,智能回收机自动称重,根据投递的回收物重量给予用户相应积分,积分可以提现。
今年年初,“爱回收·爱分类”曾发布招标公告,计划新增2万台智能回收机,使全国总设备数突破6万台。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全国分布已突破4万台,业务覆盖城市达38座,包括济南、青岛、潍坊、烟台、临沂等城市。
C2B2C二手平台
验机造假、维权难频发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线上二手交易平台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以闲鱼为代表的C2C模式,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平台仅作为交易场所。另一种是以万物新生为代表的C2B2C模式,用户将二手物品寄给平台,平台查验后再出售给消费者,这类平台特点是平台负责把关,为消费者增加交易保障。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类C2B2C模式二手交易平台由于带有“官方验机”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价值二手物品的标准化定价与信息不透明问题,进而得到迅速发展。然而,诸如验机过程不透明、质检报告疑似造假等问题降低了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任程度,激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二手交易领域面临的新难题。
记者观察到,在网经社近几年发布的“618期间数字零售十大经典案例”中,出现了多个二手交易平台的身影,涉及“产品质量问题、验机报告造假、平台拒绝退货、涉嫌欺诈、包庇纵容”等问题。万物新生旗下的爱回收与拍机堂在2024年同时上榜,两者的投诉内容分别为“消费者维权困难”以及“商品质量问题、平台存在诈骗行为”。
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当中第十一条提到“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享受补贴1件,且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国家对数码产品的补贴政策,使得一些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性价比提升的新品,有网友称:“既然买二手跟买新的价格差不了很多,为什么还要承担买二手机的风险,谁知道对方有没有换过零件?”
当下C2B2C模式平台存在的验机过程不透明、质检报告存疑、售后维权难等问题仍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如何重建信任、缩小与新品的“心理价差”,将是C2B2C模式平台亟待回应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