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海上新能源、内河航运多点共突破 山东海洋集团多元布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8-29 15:14:4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近日,山东海洋集团在内河航运、水产养殖及海上新能源等领域多点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金融领域完成首单低利率境外银团贷款;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多港联动拓展航线、提升效率并丰富货种;水产领域实现珍贵海鱼北方规模化繁育,并发布深远海养殖省级首标;蓝鲲海工自主研发特种装备,助力海上光伏、风电项目高效推进。一系列成果彰显集团多元布局实力,为交通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多领域捷报频传

近日,山东海洋集团频传捷报,多项突破性成果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山东海运首单2亿美元境外银团贷款成功提款,期限3年,贷款利率创省内同期新低,标志着山东海运境外债务融资取得新突破。

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山东海运财务团队的精心筹划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为确保首单境外银团贷款顺利提款,山东海运财务团队精心筹划安排,得到众多境内外金融机构的积极回应,最终获3.5倍超额认购,彰显了境内外投资者对山东海运的信心和高度认可。本笔境外银团贷款实现了境外债务融资渠道的高效联动,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为山东海运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持。

在金融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集团旗下港口业务也传来喜讯,展现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8月11日,山东海洋集团博兴港实现进港量10512吨,出港量10378吨,单日作业量再次突破万吨;同时,吊机单机作业效率达828吨/小时,创开港以来单机作业效率历史新高。

博兴港单日作业量的突破与效率提升,是集团深耕主业、强化内功的生动体现。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博兴港充分挖掘小清河航运资源,持续扩宽小清河航运辐射范围,在实现钢卷常态化运输的基础上,成功拓展了炭黑、白肥、钢结构等新货种。为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博兴港以“人人学技能、争当多面手”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全员技能培训和对标学习,推动员工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同一阶段,在山东海洋集团明波水产厂区,首批红瓜子斑、红玫瑰斑正装车发往广州等地。这两种珍贵海鱼是明波水产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红九棘鲈种质库构建”等关键技术攻关并验收后,首次在北方实现规模化繁育,正式走向消费市场。

红瓜子斑体色鲜红、肉质细嫩,红玫瑰斑橙红带条纹、胶质丰盈,此前因依赖野生捕捞,市场供应稀缺、价格居高不下。明波水产通过构建亲本种质库,创新循环水恒温系统与陆海接力模式,成功突破“南鱼北育”,形成“北苗南养”产业联动,为高端水产消费提供稳定供给。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深远海养殖作为拓展养殖空间、保障水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其规范化发展需求日益迫切。近日,由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主持起草的山东省地方标准《深远海养殖管理工作指南》批准发布。该标准是我国深远海养殖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标准,填补了行业相关标准的空白。

据悉,标准文件为我省的深远海养殖选址、规划设计及养殖生产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意见与实施建议。首次科学界定了深远海养殖的术语定义,提出深远海养殖管理需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产品安全三大基本原则,并对多个关键环节作出具体规定。

“蓝鲲02”赋能海上新能源发展

在全球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上光伏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开发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东海洋集团蓝鲲海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凭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专为海上光伏项目设计建造的特种工程船——“蓝鲲02”,在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海上光伏建设的先锋力量。

从响应国家战略到落地项目实践,背后是攻克技术难题的硬核支撑。鳌山湾海域条件复杂,低潮位不足1米,涌浪大,却拥有丰富的海上光伏资源开发潜力。为攻克在此处施工的难题,蓝鲲海工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历经无数次方案论证与技术测试,最终成功打造出“蓝鲲02”。这一特种工程船的诞生,凝聚着蓝鲲海工对海上光伏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以及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

技术突破的最终价值,体现在装备性能的领先优势上。记者了解到,“蓝鲲02”拥有多项领先性能,作业吃水仅1.3米,使其在浅海区域畅行无阻。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和多重测量控制系统,让施工精度达到行业顶尖水平。同时,约40分钟即可完成一根桩的移位、沉桩及复测全过程,日均打桩量可达26根,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为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性能领先的背后,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赋能。蓝鲲海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蓝鲲02”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研发过程中,蓝鲲海工积极引入先进技术理念,联合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多项技术瓶颈。通过持续创新,蓝鲲海工不仅提升了自身在海上工程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整个海上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驱动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单一装备的突破,更推动蓝鲲海工在海上工程服务领域形成系统布局。据了解,山东海洋集团蓝鲲海工深度布局和打造海上工程服务板块,拥有建筑工程及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承包等施工资质和健全的海洋工程QHSE 体系。投资运营以海上风电安装船“蓝鲲01”、海上光伏打桩运维船“蓝鲲02”为核心的蓝鲲系列海工装备,构筑起行业竞争新优势。3月,随着风机叶片在135米高空精准就位,海上风电安装船“蓝鲲01”结束第21台风机吊装作业,标志着山东海洋集团所属蓝鲲海工在本次山东海域的海上风机安装任务圆满完成,积极融入和服务海洋强省建设再创佳绩。

据悉,“蓝鲲01”总长135米,型宽50米,型深10米,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实现70米以上作业水深和170米以上作业吊高,满足20兆瓦海上大功率风机的吊装,为海洋经济向更深更远拓展增添了新引擎。

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创突破

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山东海洋集团旗下港口持续拓展业务边界。8月10日,装载着纺织品的外贸集装箱在山东海洋集团济南港完成集港装船,将沿小清河到潍坊港转运至尼日利亚阿帕帕港,在当地临港产业园进行深加工。

此次运输是济南港上半年开通至孟加拉吉大港航线后开辟的第二条“河海联运”外贸业务航线,该航线较传统“公海联运”运输可降低约15%的物流成本,为纺织品货物依托济南港班轮实现常态化“河海联运”奠定了良好基础。

航线拓展的同时,济南港在业务创新上也取得显著进展。今年以来,济南港充分发挥港口区位和规模优势,积极对接上下游市场,大力拓展内河集装箱业务,开辟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并成功引入莫来沙、耐火砖、减水剂、粮食等15个新货种完成集装箱装运,有力推动内河航运“散改集”绿色转型。

当前成果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济南港正瞄准更长远目标加速布局。下一步,济南港将充分发挥公铁水空“四港合一”多式联运功能优势,在持续拓展内外贸集装箱业务的基础上加强内部协同,与京杭运河沿线港口建立有效衔接,合力构建贯穿南北、横跨东西的“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在济南港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集团旗下其他港口也同步发力,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小清河港航推介活动助力章丘港再增新货种。6月,装载着600吨脱硫石膏的“瑞发26”轮在山东海洋集团章丘港完成装卸后顺利离泊,这是章丘港首次完成脱硫石膏发运任务,港口货种类别进一步丰富,为腹地一般固废物外运再利用开辟了“水上通道”。

此次合作并非偶然,而是章丘港主动对接市场需求的成果体现。脱硫石膏货主与章丘港在6月17日的小清河港航推介活动中达成合作意向,此次合作是推介活动成果的高效转化。为保障货物顺利发运,章丘港提前了解脱硫石膏的物理特性,科学规划专用堆场,精心制定作业方案,保障货物品质。在作业过程中,章丘港全面加强现场管理,重点进行新货种作业风险辨识,关注并向客户反馈作业进度,确保在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满足货物发运时效。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贺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