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南中国重汽莱芜智能工厂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中国重汽、魏桥汽车、特来电、丰元锂能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通过“发布+推介+展示”的形式介绍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情况。
走进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制造公司莱芜智能工厂,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制造景象扑面而来。
在总成车间,人力与机器精密配合。沿轨而行的AGV小车(自动导引搬运车)载着重型卡车的底盘,有序穿过生产线上的数百道组装环节;分立两侧的装配工人行动迅速、准确,从手边的货架上拿到物料后,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一个单元模组的安装工序。行云流水般的配合使生产线上每隔5分钟就诞生一辆重型卡车,让这里成为全球最高水平的重型卡车制造基地之一。
移步至冲焊车间,高度自动化、人机协同程度,让这里呈现出了一副钢铁与机械交织的科技美感。220台机械臂正以每秒3次的频率精准焊接,173台AGV小车穿梭如织,6种车型在同一条柔性生产线上完成共线制造。在这里,高柔性、数字化、自动化的“三张名片”被持续擦亮。
记者了解到,这座占地2000亩的智能工厂,从2020年2月破土动工到11月首辆重卡下线,仅用280天便创造“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纪录,较传统重卡工厂建设周期缩短60%。
在见面会上,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海介绍称,中国重汽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从1960年4月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开创了民族重卡行业的先河,到1983年斯太尔项目奠定中国重卡产业标准化基础,再到2007年香港上市搭建国际化资本平台,如今,中国重汽已构建起覆盖新能源商用车全领域的产业生态,形成了“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全球化”的独特优势。
“为适应重卡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趋势,中国重汽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装备升级投入,2020年在莱芜区投资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也就是现在的莱芜工厂,这不仅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更为当地创造了3000多个优质就业岗位。”赵海提到,莱芜工厂拥有国内首条AGV柔性总装线,有着驾驶室焊接100%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有比肩高端乘用车漆面品质的杜尔涂装线,这一切全方位彰显了国内重卡制造的顶尖水平。
记者了解到,2024年整个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33.5%,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0.9万辆,同比增长287.1%。2024年卡车公司新能源整车生产6159辆,同比增长482.53%。2025年上半年,整个中国重汽新能源产品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新能源重卡1万辆,同比增长226%。卡车公司新能源整车生产7733辆,同比增长194.7%。
据悉,面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商用车的爆发式增长,中国重汽构建了覆盖L1至L4多平台、高中低档互补的智能产品矩阵,L2+级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实现了全场景覆盖与核心系统自研自控,突破了新能源商用车高压电控系统、高效电驱动系统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生态在山东落地生根。
赵海表示,未来,中国重汽将以“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为目标,持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发力,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为行业贡献更多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