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江川菜馆”到锦江饭店,再到发展成为中国首家酒店餐饮上市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酒店”)成立至今已逾30年,旗下拥有超30个酒店品牌,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酒店集团。
继6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7月13日,锦江酒店(600754.SH)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将增设中信里昂证券、中金香港证券、申万宏源香港为整体协调人。此举也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锦江酒店业绩情况的关注。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锦江酒店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6亿元到4亿元,同比下降57.53%到52.81%;预计扣非净利润为3.9亿元到4.1亿元,同比增长0.38%到5.53%。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起源于1935年“锦江川菜馆”
锦江酒店这一品牌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35年,传奇女性董竹君在上海创办了“锦江川菜馆”,后发展为锦江饭店,曾接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首。1994—1996年,锦江酒店B股、A股相继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首家酒店餐饮上市集团。目前,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张晓强,实控人是上海市国资委。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锦江酒店业务构成主要包括“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和“食品及餐饮业务”三大板块。全服务型酒店即高星级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即中高端酒店、中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例如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7天酒店”、中高端酒店“锦江都城”“丽柏”、中端酒店“喆啡”以及高端酒店“J”“郁锦香”等,均为锦江酒店旗下品牌。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锦江酒店已开业酒店数达到13416家。其中,新增开业酒店1515家,开业退出酒店519家,开业转筹建酒店28家,净增开业酒店968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照已开业的客房间数计算,锦江酒店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酒店集团,国内市场份额达13.0%。
据了解,锦江酒店旗下酒店分为自有及租赁酒店以及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前者是自营业务,后者是加盟业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687间自有及租赁酒店,其余1.27万间酒店均为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2024年,公司自有及租赁酒店实现收入65.43亿元,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收入为61.8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自营业务的毛利仅为22.0%,远低于加盟业务的59.5%。
锦江酒店表示,2025年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牢牢把握国内外市场形势发展的机遇,坚定推进核心战略,积极提升酒店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持续升级会员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稳步推进规模化扩张和深度布局下沉市场,努力提升经营业绩。”
退市三年后再度递表港交所
今年6月29日,锦江酒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东方证券国际;7月13日,公司再度发布公告称,将增设中信里昂证券、中金香港证券、申万宏源香港为整体协调人。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锦江资本已在香港联交所敲钟上市;但受港股股价及流动性低迷等因素影响。最终在2022年5月从港交所退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锦江酒店此次赴港上市将成为加快公司“出海”的催化剂。“作为连接国际资本的桥梁,港股上市为公司提供了接触全球投资者的机会,有助于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一系列动作背后,也有不得不面临的业绩压力。
面对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腰斩”,锦江酒店在公告中给出了相关解释:“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轻资产战略,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公司完成了时尚之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并战略性退出境内外若干物业,上述因素使去年同期产生税后非经常性收益4.59亿元。”
而更深层的经营压力早在2024年就已显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锦江酒店实现营收140.63亿元,同比下降4%;录得净利润9.11亿元,同比降幅为9.06%;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41.99%降至39.52%,利润空间持续被挤压。
具体到运营指标,2024年,锦江中国大陆境内酒店的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从2023年的169.1元降至159.2元,同比降幅5.85%;平均房价从255.6元降至244.3元,出租率从66.1%降至65.2%。
3月末商誉规模达116亿元
在全球酒店集团中,锦江酒店常被称为“收购大户”。
2015年,锦江酒店以12.88亿欧元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公司也因此跃升为全球头部酒店集团,快速打开了国际市场。2016年,锦江酒店先以82.69亿元收购铂涛集团81%股权,这其中就包含了7天、丽枫、喆啡、希岸及IU等多个知名品牌,随后又以17.5亿元收购维也纳酒店80%股权。
2025年初,公司进一步收购铂涛旗下麗枫、希岸、喆啡酒店运营主体Lavanda、Xana、Coffetel的剩余少数股权,交易总价17.15亿元,最终实现100%控股。
在国际品牌合作上,锦江同样动作频频。2014年与希尔顿集团达成合作,获得希尔顿欢朋品牌在华运营权,十年间将其在营酒店从1家拓展至418家,2019年又与丽笙酒店集团签订协议,取得丽亭、丽柏等品牌在华独家管理权,2023年进一步将合作品牌扩展至丽笙精选、丽祺等。
频繁的并购在推动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为其积累了高额商誉。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锦江酒店商誉规模高达116.04亿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为25.5%,占期末净资产比例近75%。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锦江酒店的商誉规模已相当于2024年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21倍多。
同样,截至2025年3月末,锦江酒店总负债高达297.34亿元,资产负债率65.34%。公司偿债压力巨增,一季度末流动比率0.84倍,速动比率0.83倍,均为2017年以来同期新低。
自有平台房价为第三方平台五倍
面对一系列经营压力,锦江酒店提出,将在2025年重点“加快会员体系建设”。表示将聚焦会员权益焕新,持续提升会员权益体验;配合落实会员权益保障计划,保证官渠价格最优原则。
但在现实中,会员体系与加盟商的利益冲突却成为难以回避的话题。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加盟酒店将锦江荟价格设为第三方平台的5倍,甚至直接关闭官方预订渠道。对此,锦江荟客服回应:“同等条件下官方渠道最低价不低于合作渠道。”
就在今年5月,还有消费者反映南昌一家派酒店精选双床房在锦江荟标价635元/晚,但在携程仅122元/晚,相差达到五倍。
一知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正常情况下,酒店集团官方渠道房价都是与O-TA(在线旅游代理平台)同步的,一些比较强势的酒管集团甚至会要求加盟店在官方平台的价格要低于OTA,会员根据级别不同还会享受更多优惠和权益。但是,锦江的官方平台的曝光量和预订量难以与OTA竞争,部分加盟店为保障收益刻意弱化锦江官方平台的预订,并加大对OTA的资源倾斜。”
不容忽视的是,渠道资源分配的失衡,不仅折射出企业与加盟商之间的利益博弈,更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记者关注到,喆啡酒店作为锦江酒店旗下中端品牌,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入住体验。但就在近日,一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编号:17385294404)反映,其于2025年7月12日19:55在某团购平台预订了喆啡酒店的住宿,受突发因素影响,在20:02与酒店协商退款,但在实际退款过程中,团购平台与喆啡酒店互相推诿,导致退款失败。
同样,在黑猫投诉、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也有投诉者反映,“喆啡酒店在非营业情况下仍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消费者无法入住却被拒绝退款。”此外,“床单上出现血渍、毛发、活虫,地板污渍明显,洗手间悬挂脏污男士内裤”等基础卫生投诉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