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为使消费者出游舒心、放心,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解析了跟团、出行、住宿、就餐、游玩等五大消费者权益受损典型案例,帮助消费者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认清消费陷阱,避免权益受损。
案例一:“低价旅游”陷阱
有消费者反映称,其父母报名参加了“低价旅行团”出游,返程时却“满载而归”——购买数倍于团费的珠宝、玉器、保健品。事后,该消费者才得知,旅游公司在旅程中擅自增加购物店,以诱导、强制等方式要求游客消费,同时违反合同约定收取未明示的电瓶车费用等附加项目。原本看似实惠的低价旅行团,最终竟让两位老人支付了近万元的旅行费用。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跟团旅行时一定要选择资质齐全、口碑较好的旅行社或网络旅行平台。出游前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明确约定行程中费用标准、行程安排、食宿交通、游玩项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内容,涉及购物活动(包括购物点数量、名称、停留时间)等自费项目条款需特别注意。消费时要正确看待“高人”“开运”“保平安”“祈福接财”等祈福话术,警惕“热心推荐”的免费服务,谨慎购买高价药材特产、字画、玉器、珠宝首饰等,并注意索取留存发票等有效购物凭证。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各旅行社及相关旅游商家,加强行业自律,依法规范诚信经营,共同抵制“不合理低价游”,营造良好健康的旅游市场秩序。
案例二:机票退改签诈骗
有消费者预定回程机票后,收到“航空公司”发来因飞机故障航班取消的短信。随后接到电话,称可以帮忙改签机票,并支付航班延误赔偿金,但需要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云服务”APP,按提示操作。该名消费者在共享屏幕时,打开了银行APP支付付款码,随后其账户的钱被全部刷走,方知上当受骗。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收到航班变动消息通知,消费者首先应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确认,要警惕“00+”开头的境外号码来电。对于“机票退改签”等理赔业务,消费者应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购票平台进行操作,不轻易被退款赔偿金诱导,不随意下载软件,不跟陌生人开启共享屏幕,避免被“转账验证账户安全”“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话术诱导而转账,造成财产损失。
案例三:网红民宿“照骗”
此前,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刷到一家宣传得美轮美奂的“山野秘境”,图片里星空泳池、落地窗看云海,到店后却发现星空泳池是特效,实际场景与网上宣传的图片大相径庭。更糟糕的是,该民宿的房间内床单和被铺存在明显污迹,且消费者在深夜洗澡时还遇热水器罢工……随后,消费者向商家表示,要求更换到与平台宣传图片一致的房间。但遭到商家拒绝,联系平台也未解决。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甄别优质民宿,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资料。消费者预订民宿前,应注意查看商家资质和口碑、整体评价情况,不能仅依靠评分高低来判断民宿好坏,还需要考量评价数量样本是否足够多、差评所展示的情况自己能否接受、商家好评是否存在刷单等现象,建议参考以往消费者上传的真实图片和评论来避免“踩坑”。也可与商家沟通以视频直播方式,现场多角度展示民宿的环境、卫生及设备情况,提前做好甄别工作。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民宿经营者切实提升诚信守法经营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网络平台,完善审核机制,对经营者发布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尽到审核义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营造安全、诚信、和谐的民宿市场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选择,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四:特色美食“刺客”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选定某“网红打卡餐厅”,现场排队2小时,就餐后发现其宣称的“地道特色菜”存在菜品分量缩水、食材不新鲜等问题,人均消费金额较同类餐厅高出80%;更有消费者在当地集市高价购入标榜“当地特色手作”的牛肉干(50元/袋),回家后发现是某宝同款批发货,9.9元包邮同款!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理性选择网红餐厅,避免跟风踩雷。消费者探店前要多渠道核实商家信息,对比多个平台消费评价,注意虚假好评、考量甄别刷单现象,警惕清一色“精修图+模版文案”的网红推荐。消费者可在出行前关注城市本地美食攻略,找地道的当地美食,避免一味跟风。二是识别“伪特产”,谨防高价陷阱。在当地小吃街上,总有打着“正宗”“特产”“老字号”的商家。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厂家(商家)的产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上的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主要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信息是否标注规范、齐全。不购买“三无”产品。线上线下多渠道对比价格,防范价格欺诈。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从源头把好“网红”产品的审核关口,对虚假好评及时介入技术手段进行处理。网红餐厅亦应注重内在,确保品质,在追求“名气”的同时筑牢产品质量的底线,才能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案例五:景区运力不足
有消费者验票进入景区后,发现景区游客量已远远超出景区承载力,只能滞留入口区域无法深入游览。景区既未启动限流措施,也未进行有效疏导,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
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提前规划旅行路线,预设备选景区,优先选择实行预约制的景区。出行前及途中要关注景区公告,通过景区官网、官方APP查询实时客流数据、人流量,若遇景区超负荷,及时启用备选方案,确保顺利入园。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景区管理经营方,节假日期间,除做好景区的进出人数管控之外,也要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实时监测一些重点点位的瞬时流量,做好进场人数的管控和游客的分流工作,尤其要警惕线上平台无限制售卖门票。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预防”的管理升级。
此外,广大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应注意保留发票、收据、支付记录、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消费凭证,当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可先与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协商不成时可登录全国3·15智慧平台进行投诉,也可拨打12345投诉电话或者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