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间,罗欣药业(002793.SZ)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归母净利润-9.65亿元,亏损原因主要系创新药推广长期且复杂,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同时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公司结合上药罗欣的业绩完成情况及未来预期,根据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对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确认为当期损失。
同日,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565.11万元,成功扭亏为盈。可以看出,罗欣药业的创新转型成效已突显。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5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一季度也较2024年末减少2%。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债务风险减少。伴随后续重点产品逐步放量、商业化体系持续完善,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员工持股加速业绩反转
在仿制药价格战愈演愈烈、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药,正成为医药企业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引擎。在此背景下,罗欣药业顺应行业趋势,坚定推进公司创新转型。
一方面,公司加速创新研发、自建直营团队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另一方面剥离非核心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持续提升经营质量。
2024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全资子公司乐康制药100%股权。乐康药业近年来持续亏损,剥离该资产不仅有助于改善公司财务结构、回笼资金,也将进一步集中资源投入创新药业务,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事实上,这已不是罗欣药业第一次进行资产剥离。早在2022年,罗欣药业便将下属子公司山东罗欣医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70%股权以4.15亿元的价格转让予上药控股。通过一系列“减法”操作,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将资源聚焦到核心业务上,加速公司创新药的研发与商业化。年报显示,公司核心业务医药工业实现营收23.57亿元,同比增长13.66%,占比由87.72%成功上升至89.02%。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为更好的推进公司创新转型战略,同时提高员工凝聚力,罗欣药业还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显示,该员工持股计划拟持有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2,602.79万股,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39%。同时,该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年度业绩考核指标作为解锁条件之一,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达成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剥离非核心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可使公司进一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2024年初公司回购的股份用于员工持股,可有效激发核心员工的积极性,加速了公司一季度业绩反转。
创新药渐进收获期,释放业绩潜力
作为一家深耕医药行业30余年的老牌企业,罗欣药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转化。
公司国家1类创新药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赞®)自2022年获批以来,已获得三个适应症批准,分别为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及与适当的抗生素联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国内首个实现三个适应症获批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 药物。凭借优异的临床表现与差异化疗效,其快速实现医保目录准入并完成全国范围医院覆盖。过去一年,该产品在终端市场表现强劲,进院数量和处方量持续增长。
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随着商业团队在创新药推广和医院准入工作的稳步推进,公司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市场份额已显著提升,渠道覆盖也持续扩大,2025年一季度销售量较2024年同期增加。
记者获悉,替戈拉生片至今已准入全国2000余家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华西医院等头部医疗机构。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抑酸患者的购买便利需求,罗欣药业已在浙江地区率先试点零售药店销售,未来将逐步拓展至全国连锁渠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替戈拉生的注射剂型——注射用LX22001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目前已有三个适应症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分别是(1)本品可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用于下列病症的替代疗法: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2)消化性溃疡出血;(3)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注射剂产品上市。其中应激性溃疡出血是ICU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使病死率显著升高,高达50%-80%,亟需更安全、起效更快的抑酸药物。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抑酸市场体量巨大,整体抑酸剂市场规模可达200亿元以上,其中注射剂以55%份额主导市场。该产品有望填补P-CAB注射剂型市场空白,为罗欣药业未来业绩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除抑酸药物外,公司另一款重点创新产品——普卡那肽片亦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报告定稿,正在进行地产化落地。作为国内首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该药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该类药物在美国销售额已突破28亿美元,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普卡那肽片有望成为罗欣药业继替戈拉生片之后的又一重磅创新产品,推动公司创新药收入“多点开花”。
前瞻布局FMT,打开多元增长路径
在加码创新药自研之外,罗欣药业也在积极推进创新产品的合作开发、成熟产品的授权引进、自有产品的海外布局,助力公司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报告期内,罗欣药业与国际领先的AI+BT微生态研发企业深圳未知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24年6月就肠道菌群移植技术(FMT)在合作区域内合作范围的独家代理经销合作达成一致意见。目前,肠道菌群移植已在多达85种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包括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自闭症等,患者基数庞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罗欣药业告诉记者,当前正在与未知君推进FMT全国医院终端准入工作和科研合作,近期大型三甲医院将陆续开展招标工作,公司销售团队已完成投标策略部署,积极推动该技术规范化应用场景落地。
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扭亏,罗欣药业正逐步走出转型“阵痛期”,进入“业绩兑现期”。从剥离非核心资产、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到创新药加速商业化落地、前瞻布局“FMT”赛道,公司正用一系列坚定行动,构建起属于本土药企的创新转型突围样本。未来,随着核心产品放量提速、多元化增长路径逐步打开,罗欣药业有望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持续释放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