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质增效 我省近5年促进增收节支20余亿元

2023-11-24 18:48:07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24日,山东省审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山东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重点围绕我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自2018年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来,我省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共开展离任审计项目1308个、涉及领导干部1445名,移送重大资源环境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4件,促进增收节支或挽回经济损失20余亿元。

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智慧审计助推离任审计提质增效

“为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铺开、提质增效,2018年来,我省逐步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实施资源环境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探索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领导干部的差异化、特色化审计,研究制定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业务规程、操作指引等多项制度规范。同时深入推进智慧审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体画像”,突破空间范围限制,大幅提高审计效率。”山东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处长夏鹏在发布会上介绍。

近年来,山东审计部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领域,扎实有效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以有力有效审计监督推动各地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据了解,2022年,我省审计机关“一体化智慧审计时空大数据平台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审计地理信息‘一张图’研究与应用成果”被中央党校评为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2023年,我省审计机关还与省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健全落实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在资源环境保护、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强化工作联动,实现“1+1>2”的监督效果。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一级总监栾心勇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省审计机关将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化遥感监测、地质雷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践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有机结合,以技术创新提升审计质效。

聚焦水资源保护

审计助力“水龙头”拧紧、畅通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尽管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我省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水”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还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使用、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重点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项审计,助力破解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双重制约,让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指出,我省审计部门锚定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着重关注违规取水、超采地下水、再生水利用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隐患,督促有关市县立行立改的同时,助推各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发挥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对水资源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在审计推动下,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统筹规范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水平。

据悉,近年来,全省各地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效。“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河湖长制落实不到位、巡河质量不高、对重点排污单位监督管理不严格、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不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审计机关一方面建立问题清单,压实领导干部责任,逐条督促整改,让问题‘不贰过’;一方面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对点上的问题,促成主管部门从面上进行整改,通过启动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等专项行动,推动全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省审计厅派出审计十八处处长傅林在发布会上介绍,不久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采纳审计建议,联合印发《山东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出强化水环境治理、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等8项重点任务,有效防范化解水环境风险。

经略海洋

高质量审计监督助力“海洋强省”向深向蓝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岱齐鲁“一半在海上”,足以说明山东经略海洋的优势和潜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打造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发展底线,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

我省审计部门紧盯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对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填海造地等事项的审计,反映和揭示了在禁止养殖区内违规养殖、违规占用沿海防护林等问题,并及时推动各地立行立改,堵漏洞、除隐患、建长效。还密切关注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使用绩效、海岸带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揭示了资金应征未征、项目效益不佳、监督管理不力甚至搞虚假建设等问题,发挥审计“利剑”作用,推动有关地区重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助力海洋生态修复保护、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傅林在发布会上指出:“审计中,我们揭示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未实现统筹协同、海工装备产业链配套不完整、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等问题,督促有关地区突出淡化海水在水资源供应中的战略地位,立足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推进海水淡化产业有序快速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补链强链行动,培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发展。从落实审计整改、采纳审计建议的情况看,青岛等市开展关键“卡脖子”技术装备研发,加快建设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烟台等市加大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力度,持续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下一步,全省审计机关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决策部署,紧跟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及落实,形成常态化、动态化跟踪,扎实推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破除一些阻碍政策落实及产业推进的堵点难点,以高质量审计监督,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贡献审计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通讯员 郑茂霞 杜晓亮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杜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