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守护海岱绿水青山 全省资源环境审计现场推进会在济南召开

2023-11-15 15:17:5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11月14日-15日,全省资源环境审计现场推进会在济南召开(下称“推进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推进会现场获悉,2017年以来,山东审计部门共组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项目1703个,查出问题金额1120.39亿元、非金额问题17356个,移送问题线索415件,促进增收节支或挽回损失150.32亿元,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出台制度文件1080项,在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助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快推动制度举措落地见效

近5年促进增收节支20.08亿元

回顾近年来审计工作成效,我省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构建了一批科学、规范、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据了解,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资源环境审计新形势、新要求,我省审计机关先后研究制发《关于加强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山东省资源环境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修订省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业务规程等,对审计计划、审前准备、项目实施、前置审核、组织方式等作出具体规定,资源环境审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要想对领导干部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抓好权力运行是关键。近年来,我省审计机关紧紧围绕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这条主线,狠抓资源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有力促进完善生态保护责任体系、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记者了解到,近5年来,我省共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1308个、涉及领导干部1445名,查出问题金额335.19亿元、非金额问题11389个,移送问题线索234件,促进增收节支或挽回损失20.08亿元,推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出台制度文件332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依法全面履职尽责的重要制度保障。

此外,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保护利用审计,我省先后推动出台《山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等制度10项,相关市县对400余家违规取水用水企业进行处理处罚,追缴污水处理费、水资源税等2.3亿元。紧扣粮食安全,组织对全省206个补充耕地项目开展全面核查,济南、青岛、泰安、威海、临沂、菏泽等市高标准完成核查任务。

强化审计“一盘棋”

资源环境审计“任重而道远”

“当前,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但严峻形势仍不容小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居高不下、水资源跑冒滴漏、环境违纪违规等问题,在某些地方和一定范围内依然非常突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推进会上,山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晓峰在讲话中指出,现有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

“有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政治站位不够高,对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有些地方专门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机构设置不够健全,相应人员力量配备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张晓峰还表示,全省审计机关要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统筹谋划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以高质量监督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具体到审计重点上,抓好“四个聚焦”。

一是要聚焦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监督,紧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决策部署,关注重点任务推进不力、重要指示批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要聚焦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强化监督,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紧扣权力运行边界,对领导干部决策行为“精准画像”,查处因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重大履职不到位、违规盲目决策、不担当不作为造成的重大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促进各地各部门单位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三是要聚焦自然资源资产强化监督,紧盯国土空间优化、国有资源保值增值、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等决策部署,关注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等问题。四是要聚焦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强化监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水生态保护修复、大气和固废污染防治、违规侵占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等内容,坚决揭示重大资源损毁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守护生态环境安全。

具体来看,推进会要求指出,我省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一盘棋”理念,紧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重要资金,精准选取“切面”,通过上审下、交叉审、异地审等方式,实施大兵团作战,向审系统、系统审上要深度,真正让审计打出声势、审出力度、发挥震慑。从明年开始,每年谋划开展2到3个大项目,统筹用好全省审计资源,省市县三级联动、同步实施,以此来拉练队伍、提升能力,打造有深度、有影响、有成果的全国优秀项目。

同时,不断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优化拓展审计地理信息“一张图”系统功能,深化遥感监测、地质雷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践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有机结合,以技术创新提升审计质效。

此外,审计机关要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齐抓共管,紧盯审计查出的水、大气、土壤等领域突出问题,把督促解决具体问题与共性问题、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审计人员提出新要求,审计人员应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次推进会,张晓峰也样对全省审计人员提出了符合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要求,即要着力培养审计人员“懂政策、懂技术、会分析”能力,熟悉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技术标准,了解资源环境多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地理信息、遥感测绘、环境工程等方面专业技能,练就在资源环境领域打假治乱的看家本领。一方面要舍得拿出时间、拿出人员参加审计署、省厅组织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和频次,力争用1到2年时间对资源环境审计骨干人员轮训一遍,整体提升能查能说能写本领,为深化资源环境审计奠定坚实基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杜姿霖

通讯员 郑茂霞 夏传真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杜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