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加强整体推进,依法履行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问责到位,促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提质增效。
提高政治站位,科学谋划国有企业审计
把握正确方向。坚持鲜明问题导向,深刻剖析查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主动担当作为,主动“搭台唱戏”,主动守正创新,彰显企业审计高度的政治权威、制度权威和工作权威。坚持鲜明目标导向,深刻领悟党中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战略意图,从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高度审视企业审计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坚持鲜明改革精神,把深化企业审计作为一场改革攻坚工程,既注重增强刚性约束力,也注重提升质量控制和成果开发水平,正确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明确任务目标。把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立场,立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找准企业审计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紧扣强健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加强审计,促进国有企业心无旁骛聚焦主责主业抓发展,提高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紧扣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加强审计,推动国有经济提升质量效益;紧扣系统提升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加强审计,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等重点企业重大风险点的日常监控,推动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紧扣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加强审计,推动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任务落实落地,在摸清底数、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注重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加强综合分析研判,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
突出审计重点。聚焦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抓好纲举目张的重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审计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全面开展“经济体检”,深入整治企业领域扰乱财经秩序的问题,确保企业运行在法治轨道上。重点审计企业投资、运营和国有资本监管情况,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可控、有效运营。重点审计重大事项决策职责履行情况、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对涉及大额资金使用、资本运作、投资合作、资产处置、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重点事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管控情况加大审计力度,维护经济安全。重点审计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推动源头治理。
加强制度集成,优化企业审计格局和机制
建立健全经常性审计机制。坚持重形式更重实质、重数量更重质量,拓展审计监督广度深度,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区分国有企业的功能类别、资产规模和战略地位等因素,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频次。立足5年一个周期,谋划本区域企业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一次,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至少任期内审计一次。选准重点要害,深度解剖透视,对企业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情况以及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等,适时开展跟踪审计,增强审计时效性;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涉企重点事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财务异常、重大资产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增强审计精准性,形成震慑警示效应。
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国有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具备开展大数据审计的优势条件。要坚持科技强审之路不动摇,推动企业审计向信息化要资源、向数据化要效能,深化“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增强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切实提高审计效率和精准度。要在企业数据采集上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拓展数据收集的维度、广度和深度,做好数据标准化治理,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基础服务和数据支撑。要加大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关联分析力度,强化数据深度应用,并将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审计方法固化为分析模型。
优化企业审计组织模式。企业审计项目具有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迫切需要改进组织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企业审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宏观研究、统筹协调职能,做好区域内企业审计工作的前瞻谋划、制度规范、业务指导、审核把关、总结提炼,加大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推进力度,纵向上增强与上下级机关审计项目安排的衔接,最大限度减少对被审计企业的影响;横向上,加强与财政、金融等各专业审计项目的统筹力度,克服审计资源有限的瓶颈制约,让审计资源呈现放大效应。基层审计机关要善于集中优势审计力量,组织开展重点企业的审计,服务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大胆推进制度创新,在健全完善审计专员机制、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建立监督事项清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制度成果,实现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常态化。
进一步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
做实研究型审计,综合分析研判审计发现问题。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把情况摸准、把政策吃透,善于在全局下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典型个案、局部问题,善于把企业审计与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等各专业审计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写好审计专报信息,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高质量服务领导宏观决策。要把揭示问题、提出建议当课题来研究,注重共性问题提炼和个性问题查处并重,对于个性问题,要从业务模式、业务背景、决策过程等方面加强研究,揭示和研判苗头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要在把握宏观政策、产业政策、改革导向的基础上,多维度分析、提炼普遍性、倾向性特征,推动问题从面上、根上整改,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智慧和力量。
抓实审计整改,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要以落实审计整改为着力点,既要“摸老虎屁股”,又要“武松打虎”,以重点问题深入整改引领全面整改推进。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企业乃至行业情况,具体地、实际地提出可落实、好执行的“最优答案”,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的标准推动整改,特别是重点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督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切实履行整改第一责任,及时组织整改、问责,对整改不力或敷衍整改的,采取督办、通报、约谈等手段强化整改刚性约束。
推进审计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确保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审计发现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由各方力量共同促进的,仅凭某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健全完善审计与纪检监察、人大监督、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制度体系,打通审计与国资监管、检察、网信、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互通链条,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要细化贯通协同、协作互通的措施,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督促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及时查办、及时反馈,形成推进问题整改的监督合力。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与国家审计形成优势互补。把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拓展审计功能、强化审计职责、规范审计程序、提升审计效能,夯实内部审计基础。推动健全完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强化党委、董事会对内部审计重大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加快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协助党委、董事会管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与企业类型、治理结构、资产规模等相匹配的内部审计机构,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坚持集团总部统领审计规划、审计标准、资源调配和成果共享。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对改革重点任务、国有资产监管、重大投资等重要事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审计力度,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提高企业内部监督透明度和影响力。
作者:郑茂霞 张秀贞
来自:山东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