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问题。3月4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就大力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加强药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等提出多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受访者供图)
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产品结构升级任务紧迫,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为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转变,李燕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升级、发展。
李燕表示,要强化产业规划系统性、整体性、衔接性,统筹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医药产业竞争。一方面,抓好医药产业规划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建议组建医药产业创新“国家队”,集中国内药物创新优势科研力量,在不同主攻方向帮促和推动中国药物创新研发提速增效,并参与国际医药产业竞争。
药品合作研发方面,当前国内高校原始创新项目与企业的合作率仍然较低,李燕建议进一步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助力民族医药产业原始创新。
药品研发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授权许可交易是药企快速扩充产品管线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内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但在后续的产业化政策方面尚存在持有人和场地变更等问题。李燕建议结合中国创新药引进和对外合作趋势,持续优化持有人制度,明确境外生产的药品上市后允许境外持有人变更为境内持有人,明确生产场地由境外转移到境内的注册路径,以尽早实现授权引进/合作开发产品的国内生产,更好地保障临床急需产品的供应同时便于监管。
在新药研发领域,李燕建议,给资本设好“红绿灯”,引导资本汇聚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更多地支持源头创新,避免一味追逐利润的短期行为,回归创新研发本质,助力我国药物创新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药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
在医药物流方面,目前所有冷藏药品运输过程的温度能做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国家未对常温及阴凉药品的运输进行明确规定及监管,加上运输成本压力,所以常温及阴凉药品的运输过程温度未做到全部严格控制,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对药品质量有一定风险。
为此,李燕建议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冷藏药品管理要求对常温及阴凉药品运输管理,制定明确要求及实施细则,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通信息监管渠道和界限,做好实时监管、查询、追溯,确保药品从生产出库到整个储运过程“全周期”管理。
此外,目前冷链品种外的药品,缺乏固定的温度区间标准,各供应企业根据其药品的药性及工艺进行个性化的温区控制要求。不同运输温区控制,需要不同储运设备,造成资源浪费。李燕建议,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药品温度控制范围,实现资源集约、节约使用,进一步提升储运效率。
在供应链方面,李燕建议,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引导医药企业联手共建现代化商业物流,实现物流资源和业务的整合,降低成本。
建议普通高中入学率升至80%
在关注自身所在医药行业发展之外,李燕还始终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保持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燕针对提高普通高中入学率、加强学生体育美育教育等提出建议,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共有学校2.44万所,招生1504.00万人,在校生4127.8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进入普通高中学生占比约58.27%。
李燕表示,从我国产业人才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建议提高普通高中的入学率,通过3-5年的时间将普通高中入学率提升至80%,形成“以学历教育为根基”的产业基础人才池。
针对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李燕提出三大建议,包括第一,建立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第二,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素质水平的倾向,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第三,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提升技校培训的层次,打造以实践导向的“高端培训”,将职业教育培训定位为打造高端、专业人才的渠道。
同时,在“双减”“双增”的大背景下,李燕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美育教育;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师结构和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坚持“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原则,让体育和美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避免社会考级流于形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