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利税过百亿 主业证券化率达99% 这家国企缘何干一个项目成一个

2021-12-14 22:40: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为一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鲁集团近三年决策建成的14个投资项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实际投资节约10.6%,利润足足高出99.4%,此外,相关的10大项目全部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省重点项目。

“为什么我们的项目干一个成一个,个个都有竞争力?靠的是改革、改组和管理。”作为集团“掌舵者”、山东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老兵”,华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将“制胜法宝”归纳成了这三大关键词。

“让听得到炮声的人去战斗,让权属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樊军深谙自主经营之道,“让不到50个人团队管理好集团500亿资产,就要通过建立‘价值型总部’,放权松绑,让权属单位享有充分经营自主权。”

14个项目实现利润超预计99.4%

“企业要想发展好,生产关系就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樊军表示,“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授放权体制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子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经营主体,就必须真正做到授权放到位、接得住、管得好。”

近年来,华鲁集团把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作为打造科学生产关系的重要突破口,持续打造价值型总部。

华鲁集团坚持将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真正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与董事会、经营层等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目前,华鲁集团和子公司均实现了“党建入章、前置研究”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完善了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和21大类120项决策审议事项清单,各类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更加清晰。董事会基本实现了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企业达到95.8%。

“我们还重点抓住了六条主线,即:党建组织线抓领导班子,财务管控线抓财务总监,决策线抓董事监事,风险管理线抓总法律顾问和安全总监,合规线抓纪委书记和总审计师,重大信息线抓董事会秘书,形成了闭环的决策、执行、报告、监督体系。”

樊军表示,“规范治理、清单管理,国资授权自然接得住。”华鲁集团决策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决策建成的总投资额近80亿的14个投资项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比,实际投资节约10.6%,实现营收增长3%,实现利润高出99.4%,项目干一个成一个,个个都很有竞争力。

1.2%的资产实现12%的净利润

改革催生动力。华鲁集团发展整体呈现“五高两低”特征,即主业占比高(主业资产占比99.3%,主业营收占比99.97%)、资产证券化率高(混改资产占比97%,整体资产证券化率92%)、盈利水平高(总资产报酬率18.3%、净资产收益率24.4%,均位居省属企业首位)、上市公司市值高(市值700亿元)、中长期激励覆盖面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全覆盖,中长期激励企业覆盖面已达61%),资产负债率低(负债率37.97%,在省属制造业企业最低)、融资成本低(综合融资成本3.3%)。

樊军介绍,华鲁集团用占省属企业1.2%的资产总额,贡献了占10%的利润总额、12%的净利润、15%的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了营收增长大于资产增长,利润增长大于营收增长,现金流增长大于利润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硬指标”抢眼,“软指标”也是颇为出色。

据了解,2020 年,华鲁集团党建工作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均获“优秀”评价,经营业绩考核获得A 级;国企改革述职问询继2019 年获得“优秀”评价后,2020 年又跻身“优等次”,位列省属企业第二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得分名列省属企业第一;集团下属的华鲁恒升、新华制药、鲁抗医药三家上市公司全部入选山东省重点培育支持的“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将最擅长之事做到极致

“心无旁骛攻主业”,这是华鲁集团的信念。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鲁集团坚持充分发挥“投资、融资、整合、创投”功能,心无旁骛深耕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生态环保三大主业,通过产权转让、清算注销等方式,实现僵尸企业清零,优化提升了资产质量;通过规范清理集团医药主业二级“壳公司”,实际管理层级压缩至三级,提升了管控效能。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及维修改造任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任务和非主业企业清理退出任务全部完成,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集团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231.3%,当前主业资产和主业营收占比更是高达99.3%和99.8%。

2017年以来,集团投产的新项目全部集中于主业并已全面达产达效,今年前10个月贡献利润超32亿元,占比40%。10大项目全部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优选项目和省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12亿元,目前已完成12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近60%,一批重点项目已经达产达效。

其中,化工板块“本地高端化、异地谋新篇”战略成效显著,荆州第二基地已破土动工,德州本部己内酰胺、精己二酸和碳酸二甲酯项目已建成投产,强势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十三五”期间,华鲁集团研发投入近42亿元,研发投入平均增长超22%,各类创新成果是“十二五”的2.5倍。今年前10个月累计研发投入高达13.4亿元,同比增长62.2%。

“四新”产业收入占比31%,同比增长10%。集团目前已拥有87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形成了“10大院士挂帅搞创新,10大研发平台齐发力”的创新发展格局,现有10个国家1类重大新药和60个高端仿制药正在加速研发,21个产品、30个品规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解液制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并稳定产出电池级(最优级)产品,占据国内60%市场。”樊军介绍说,“科技创新的成果正在快速显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冯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