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微波炉速食”成方便食品新选择

2021-07-20 10:27:5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上班族的午餐怎么解决?在过去,多数人会选择公司附近线下餐厅或是外卖。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微波食品作为工作餐的新选择。早年间,微波食品就曾出现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中,并未激起太大浪花,如今,微波食品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

 

微波食品走红

如今,微波食品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相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中国微波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呈连年递增的趋势,多家企业也开始试水微波食品赛道,这其中甚至不乏互联网公司的身影。

而再惠(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快消食品事业部研发设计的速食品牌“烹烹袋”,同样主打微波食品,并在2020年7月的天猫美食“2020新锐品牌创造营”中入选“方便速食&调味品”榜单。而网络社区果壳旗下的“吃货研究所”,同样在近日推出了一款微波即食的大盘鸡拌面,号称“不开火、不涮锅、不撕袋”,也能享受到地道的新疆美食。

微波食品为何突然在国内消费市场中走俏,并成为诸多资本的新发力点?《2021食品饮料新消费增长白皮书》指出了其背后的原因:如今,快速食品产业正在快速增长。伴随着餐饮行业越来越高的人工、食材、房租成本, “效率”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微波食品也逐渐成为餐饮业的新宠。

借力“懒人经济”起飞

2018年时,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为“偷懒“花了160亿,较2017年增长70%,其中95后群体的需求增幅高达82%。微波食品能够走红食品消费市场,无疑是搭上了“懒人经济”的风潮。

当然,“懒人经济”并非单纯的字面含义,实际上,“懒人经济”更像是在社会节奏发展变化下,人们寻求用更高效率去体验品质生活的状态,进而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平时午餐高峰期点一份外卖,至少需要半小时的配送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情况也是家常便饭,一份微波食品丢进微波炉,几分钟就完事,对我来说要方便省时很多。”24岁的小翔(化名)便是微波食品的忠实消费者,小翔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平日里自己经常会在便利店或者超市买上一份微波速食食品作为工作餐,由于自己上班的公司附近有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微波食品甚至成为了比外卖还要便利的选择。

小翔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平日里想要做上一次饭,买菜、备菜、烹饪、洗碗等一系列流程耗费时间太多,因此自己也经常会在家中囤上不少微波食品,放入微波炉加热一下即可食用,省出大把可支配的空余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可以说这是懒,但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更聪明、实际的生活方式。”小翔对记者说。

方便食品的新选择

《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显示,方便速食行业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预估国内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作为方便速食品类的延伸,微波食品同样具备不小的市场潜力。《2020年Z世代消费态度洞察报告》也指出,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下,速食食品已经成为Z世代代替正餐的新选择,然而在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下,普通的方便面已经不能满足要求,Z世代开始追逐菜品种类更加丰富的新型方便食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在某品牌的天猫旗舰店上,顾客在其主打产品微波水饺下给出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不少顾客表示,尽管是微波水饺,但吃起来口感很新鲜,并不输于家里现做的水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微波食品的口感已经可以得到极大提升,满足消费者更高标准的消费诉求。此外,相较早期的方便面以及近年受追捧的自热火锅,微波食品在菜品的选择上更为丰富,这也加速了微波食品在方便食品市场上的增长。

“消费升级的背后,人们对快餐和方便食品的要求也在变化,其消费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敏感度在下降。在过去,饱腹这样的低要求成就了方便食品品类,但未来,消费者对营养和口味会有更多的要求,这些都有可能促进方便食品的快速成长。”谈及方便食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如此,微波食品在方便食品赛道上能否越走越远,依旧有待观察。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对于环保的观念愈发看重,但如今市面上大多微波食品依旧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及餐具。

此外,我国家庭的微波炉普及率同样关系着微波食品的发展,尽管2019年时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的微波炉普及率大概在 50% 左右,但考虑如今城市中庞大的租房群体,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实际上较为有限。记者在某知名在线租房平台搜索发现,济南市历下区月租价低于2000元的房屋中,大多都没有配备微波炉。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微波食品满足了当下人们精致、方便、快捷的消费观念。但仍需在创新品类、开拓场景、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上多下功夫,这样,中国的微波食品产业才会继续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志 张雨 实习生 李柏村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