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豹评  |  经济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视频  |  映像  |  周刊
首页>经济频道>要闻 > 内容详情

瑕疵品换货6个月未完成,泡泡玛特退换货投诉不断

2021-03-14 14:19:4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一直说没有备品,从去年8月底一直拖到现在,始终未能解决。”盲盒爱好者明先生提起他在泡泡玛特的退换货经历十分郁闷。记者注意到,跟明先生经历类似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来自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目前针对泡泡玛特投诉接近3400条,主要集中在退换货领域。针对此问题,记者多次联系泡泡玛特企业方采访,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黄寿赓 实习生 夏馨

在济南印象城的泡泡玛特线下店内,顾客正在购买盲盒

换货6个月未完成

来自成都的明先生是一名盲盒爱好者,近几年花费在盲盒上的钱已经接近十万元。去年8月份,明先生到哈尔滨旅游时,顺便在当地的泡泡玛特购买了一个怪物嘉年华系列的盲盒,价值是59元。

回家拆开盲盒,明先生欣喜若狂,因为这个盲盒产出了该系列的隐藏款美人鱼。“追求隐藏款是我们玩盲盒的乐趣之一,因为每个系列每套由12个基础款构成,12套凑成1箱,每箱中又有1个隐藏款,这个隐藏款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二手交易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明先生告诉记者。

可还没高兴多久,明先生就发现这个玩偶上面有瑕疵,“底座开裂,脸上也有坑。”随即,他在泡泡玛特微信小程序上发起了售后。

“起初,客服说同款大概是9月中旬到货,可后来一拖再拖,每次联系都说还没到货。”明先生表示,从去年8月份直到现在,他一直没能收到退换后的商品,要求返还之前的瑕疵品也遭到拒绝。

除了跟客服反复沟通,明先生也曾尝试通过消费者协会进行解决,“直接拨打的12315,但消协给出的反馈是调解不了,他们的投诉太多了。”明先生告诉记者。

跟明先生有相同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厦门的姚女士也是一名盲盒爱好者,去年11月21日,她在泡泡玛特位于厦门SM 2F的门店,购买了一个迷你zimomo系列的盲盒,产出了该系列的隐藏款大熊。

因为有瑕疵,姚女士也走上了售后之路,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跟客服多次沟通,更换多个方案后,终于在2月20日收到了更换后的产品。

泡泡玛特现大量投诉

公开信息显示,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类似于名创优品的店铺,主营各种创意小百货。2017年之前,泡泡玛特曾连亏三年。2017年,泡泡玛特登陆新三板,借助新增“盲盒”业务扭亏为盈。去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市值超过千亿港元。

市值“爆发”的同时,有关泡泡玛特的消费类投诉也日益增多。数据显示,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泡泡玛特的投诉接近3400条,主要问题集中于产品有瑕疵产生的退换货纠纷。

有投诉者称,1月20日购买泡泡玛特SP密林古堡一整套盲盒,1月30日收货拆盒发现,里面12款娃娃中有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瑕疵。其中市场溢价最高的热款血色玫瑰有严重瑕疵,要求退换得知需要等到五月才能发货。

针对此问题,有消费者认为,目前泡泡玛特大量上新,为推动新品销售,内部资源向新品倾斜,而对于老款采取逐渐“淘汰”的策略,不再大量生产,由此导致相关款一直缺货。

同时,还有消费者投诉泡泡玛特下单后迟迟不发货,甚至直言无货,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的情况。

此前二次销售已遭质疑

此外,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泡泡玛特还曾被曝出产品拆盒后二次销售,这一现象直接动摇了盲盒的基本理念。

12月23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买到了被拆封的盲盒,质疑店员二次销售,在上面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里面的标签甚至出现弯曲折痕,很明显有被拆开的痕迹。

后经泡泡玛特门店监控确认,万象城店内5名员工存在违规操作,自行拆开11个盲盒后选择想要的款式结账,其他的则留在货架上。目前公司方面已与涉事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将涉及商品全部收回处理。

“泡泡玛特承认二次销售”的话题也因此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这不是骗骗玛特吗?”此外,有媒体报道称,这并非是泡泡玛特涉嫌二次出售盲盒的首例。此前就有消费者反映遇上过泡泡玛特盲盒外包装被拆开的情况,消费者在北京apm、北京颐堤港等地的泡泡玛特实体店里都买到过这样的产品。

很多消费者分析,私拆盲盒跟收藏热卖款及隐藏款有关。另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愿意在机器人商店或者网店买盲盒,原因是实体店的产品遭受暴力捏盒等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很大。

受此消息影响,去年12月28日,泡泡玛特开盘大跌。

中消协提醒理性消费

针对近期“爆发”退换货投诉,记者曾尝试联系泡泡玛特采访,并向其官网公示的邮箱中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对于消费者如何规避盲盒类消费问题,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26日,中消协曾发文称,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中消协建议,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拆开盲盒既有可能因高于预期而惊喜,也有可能因低于预期而失望,不能只抱着投机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购买盲盒,不应过分沉迷,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智和冷静,少一分盲目与冲动。

此外,消费时要保留相关凭证,权益受损应依法维权。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

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黄寿赓
分享到: